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這是在超級星光大道中,小胖老師最愛講的一句話,這也是這份協議看到現在腦中閃過唯一的一句。

        因為,2015 年以後的啦啦隊世界錦標賽,將不會有「小組技巧」的組別,只有 16 個人以上的大組可以比;大組的流程中,也不會有我們現在所謂的難度動作。因為金字塔可以疊人,但不能疊太高;要疊高,底層人要很多人;三層不能翻上去,只能直直的爬上去或丟上去;體操可以翻,但後空最多 1 圈,轉體最多 2 圈,但口號跟道具則是 all you can use,而且鼓勵你用到你爽為止,並且 2017 年以後,如果 ICU 還繼續領導著世界啦啦隊,並且還想待在 SportSccord 的話,咱門台灣的賽事也必須比照辦理。


        這樣的啦啦隊,一點點的簡單技巧,帶著很多的口號、手部動作、道具與場邊呼應,很符合 1980 年代 Varsity 發跡(財)前,大學校園中美式足球場旁邊那聲嘶力竭吆喝著,帶領著群眾替自己學校加油的啦啦隊形象,那才是在百年歷史中佔有大部分形象的啦啦隊,屬於美國文化中的啦啦隊。

        自此之後,若 ICU 持續領導著啦啦隊的發展,啦啦隊將會脫胎換骨,回歸到最純粹的本質 ㄧ「加油」

但最後回歸了啦啦隊的本質,真的只剩下了「加油」,好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The Final Coundown...

       前幾篇簡要說明了協議第 6 條與第 8 條的內容,以及可能對啦啦隊帶來的改變。FIG 如庖丁解牛般,一刀刀流利的把啦啦隊的精彩元素一個個華麗的切去。

但其實還沒結束,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剛才跳過的第 7 條。


「沒有 FIG 的書面同意,ICU 不得新增任何新競賽組別。」

       這一句,講直接一點,等於正式宣告自 1980 開始發展至今,充滿著高難度精彩炫目技巧、舞蹈與流程編排的現代競技啦啦隊死亡。

       FIG 透過這份協議,限縮現行的組別的參賽人員規模,明確的訂出競賽必要元素,以及降低目前技巧的實施難度後,更進一步的連 ICU 新增組別的權利也限縮住了。

這是 FIG 對過去將近 30 多年來啦啦隊竊取體操動作的反撲。

       雖然 FIG 把肉拿了回去,但其實非常好心留了口湯給啦啦隊喝。在第 7 條後面又提到,假使新增的競賽組別符合協議條文第 1 條、第 12 條以及第 8 ,9 ,10 條的規範下,ICU 是不需 FIG 的書面同意即可新增組別。

真是佛心來著唷!啊嘶 ~~~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五)bye bye,rewind!

     

       FIG 除了限制住了啦啦隊金字塔堆疊方式,攀升上法同樣也無法倖免。在協議第十條關於騰翻部分,對金字塔則有更進一步的說明(其實是限制)


       條文指出,得實施拋投上金字塔,但不得超過 3/4 圈空翻,並不得自倒立姿勢實施,或拋投至倒立姿勢。這大大的限縮了現行金字塔的動作範圍與精彩程度。

       未來金字塔除了不得實施立肩,底層人數變多外,透過攀升上法的限制,更進一步的限縮了金子塔的難度動作與變化性。所以說很可能因此 rewind 上金字塔沒了;前手、後手翻上金字塔也沒了;倒立金字塔也沒了;你能想到跟體操有關係的金字塔攀升上法都沒了...

       以後啦啦隊比賽的金字塔再也不會有什麼所謂「難度動作」,也不會有所謂「突破」,更沒有所謂的「超越極限」。往後最難的金字塔動作,將會是一堆人在底下頂著,上層人員直直的被拋上,沒有空翻或旋轉,並且用腳站在底層或中層人員的上方。

按照這份協議的說明,以後金字塔最屌,就只能這樣而已。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四)R.I.P. 立肩!

     
     
       依照字面上關於底層人數的規定來看,未來只要超過2層高度(two person high)的金字塔動作中,需有 3 人做為支撐底層("base"),也就是不得再用立肩做為主要支撐的方式,只能用多底層的電梯,而且還要多一個打醬油的保護者。就算不用多底層的電梯,也要想出另一個要用到 3 個人實施的技巧動作來替代,而多出來打醬油的那位一樣也不能少。

       簡單來說,一旦底層人數必須增加,這等於宣告了單底層支撐的「立肩」必須下台一鞠躬。唯一解套的可能性在 "base" 的定義,因為只要是一根手指點到就算 "base" 的話,立肩或許還有機會存在,但旁邊肯定還是要多兩個戳著食指打醬油的角色。

       但很不幸的,在 ICU Cheer Glossary 對於 "base" 的定義的關鍵字是「直接承重接觸」,而用食指點著站在一旁打醬油的念頭可以打消了。關於名詞解釋可參閱以下連結

ICU Cheer Glossary(ICU動作名詞解釋,點擊開啟)

關於 Base 的圖文解釋(點擊開啟)


       「既然山不得轉,那就路轉」。或許又會有人動了修改定義的念頭。但畢竟 FIG 也不是省油的燈。協議第 11 條就明訂了「不得放寬現行啦啦隊安全規範」的限制後,自然修改定義這念頭也不可行。


      雖然可以安慰自己這改變是針對「安全性」考量才有的改變,但從競賽的角度來看,可預見的將會是目前最常做的 2-2-1 沒了,1-1-1 也沒了,更不用說日本人超愛用來證明自己的女底比浩克強的 1-1-2 也沒了,因為,只要是以立肩作為主要支撐的金字塔動作都沒了。

       可預見的,未來流程中的金字塔底部肯定人滿為患,同時更多的底層用於金字塔編排,限縮了其他人員的站立空間(如送三層的人)、進而影響技巧堆疊的速度以及其他輔助人員的配置。這不僅降低了金字塔支撐人員的移動性,更影響到金字塔的變化與精彩程度。

       依照這規則可能帶來的轉變,24 人編制或許還可以應付,但 16 人編制的精彩程度肯定會因這個改變而大大降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前段我們提到這份協議內容對於啦啦隊的定義,這也將會是 Cheerleading 進入了 SportAccord 之後的樣貌,在正式國際運動運動組織的被眾人認定的唯一樣貌。但「音樂」、「口號與詠唱」、「道具」還有「手部動作」都明確提到了 ,其他的呢?就繼續看著條文第六條寫到。

關於技巧



       自2013年12月31日起,ICU 世界錦標賽以及綜合運動賽會中舉辦之單項競賽將取消男女混合雙人小組,全女小組技巧之競賽組別。並在2016年12月31日起擴及所有舉辦之活動。

       所以,第六條的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想要比小組的人趁 2014 年趕快比,倘若 2015 年 ICU 還想繼續保有 SportAccord 的會員資格,ICU 世界賽便不得舉辦混合雙人的組別,同樣全女小組也沒得玩。再者,若 2017 年台灣繼續國際接軌 ICU,國內大家最愛,以及參賽組數最多的各式各樣「小組」競賽同樣也沒得玩。

關於金字塔
     

       關於金字塔的部分,條文中明述,現行組別以及未來可能新增組別之金字塔高度不得超過 2.5段(2-1/2人高)。同時金字塔超過兩層高度時,須經由三位底層人員實施,並伴隨一位保護人員。

       這條文對高度的限制其實與現行認知無異,但堆疊的層數並無特別說明,留下了解釋的灰色空間,且由於 2 層也可以到達 2-1/2 person high,所以高度或堆疊層數在這條文中並非重點,因其現行啦啦隊個改變可說是微乎其微。重點是在實施金字塔時底層人員的增加,極有可能會將現行啦啦隊金字塔能做的動作難度降了一大半。
   
Why?

因為,很可能立肩沒有了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二)脫胎換骨


回顧2012年底的一篇文章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在當年簽署這份協議的當時不久後,無意見看到這份協議的內容,大略過目後在匆促間寫下了這篇文章,文中隱約感受到這份協議內容並不單純,並很可能對現今啦啦隊可能帶來巨大的變革,雖然當時並無太多的著墨,但時已大略可猜出哪個組織會在這場 SportAccord 大戰中勝出,果不其然,隔年的 5 月 31 日,SpoerAccord 通過了 ICU 的會籍申請案。

        於是眾人注目的焦點都放在 2013 年 5 月 31 號,因為這是一個啦啦隊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Cheerleading",也是我們熟知的「啦啦隊」終於成功的進入了 SportAccord。成為了國際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的一份子,啦啦隊終於被認可是一項單項運動,單就「成為 SportAccord 會員」這個消息是值得歡欣鼓舞一陣子,並竟是經過了好一番努力後才有的成果。

       但「啦啦隊」進入了 SportAccord 後,是否就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那般,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否進入 SportAccord 後的啦啦隊,還是我們目前認知中的啦啦隊?這必須還要從其他的一些事件來仔細推敲才可以下定論,也就是該回過頭好好地看一看促成 5 月 31 號這件事的最重要的一篇 ㄧ「SportAccord, FIG 與 ICU 的三方協議書」。

       同時也因為這協議中部分條文生效的日期一天一天逼近,也該是好好的介紹這份協議的內容的時候了,於是這系列的第二篇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孵了出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份協議究竟會給啦啦隊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吧。

協議內容全文(點擊開啟)

        過去啦啦隊在申請進入 SportAccord 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是來自國際體操總會(FIG),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轉變使得 FIG 放棄 2012 年的反對立場,轉而支持啦啦隊的申請提案,最主要原因是一份由 The International Cheer Union, ICU(國際啦啦隊聯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 FIG(國際體操總會)與 SportAccord(國際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三方簽署的協議,所以從這份協議的內容,或許可以看出啦啦隊的未來發展。



        從這份協議 introduction 的第二段即可以看出 FIG 過往秉持的反對立場,文字明確寫到, FIG 認為啦啦隊是體操的一種表現形式,並且不認為啦啦隊是一項獨立的運動。

        究竟協議內容 ICU 做了什麼樣的讓步,使得原本不認為啦啦隊是一項獨立運動的 FIG 願意放棄反對立場,進而支持 ICU 的會員資格申請,同時也間接的承認啦啦隊是一獨立的運動項目。就是這份協議「精彩」且值得探討的地方。

        首先我們看到協議內文第一條,開宗明義的定義出這份協議中所認定的「啦啦隊」競賽形式,這也間接告訴我們,不管往後是 ICU,或是其他任何組織接手推廣這項運動,正式運動的 Cheerleading 將會呈現如此這般的風貌。


        這段落落長文字的重點就簡單三個關鍵字:「"music" 音樂」、「"Cheer and Chant " 口號與詠唱」與「"poms or other props" 彩球或其他道具」。

        除了明確規範競賽流程需搭配音樂、人數限制以及口號長度的規定外(單一段落流程編排形式不得少於30秒,兩段流程的編排形式不得少於40秒),並強調「帶領群眾叫喊的手部動作」是呈現口號段落的重點之一。

        條文中,「音樂」、「口號與詠唱」、「道具」還有「手部動作」都明確提到了,但現今競技啦啦隊的主軸,同時也是啦啦隊員投注最多時間與心力的「技巧」或是「舞蹈」?在這定義文字中卻是一個字都沒提,Why?

        因為更精彩的在後頭,讓我們慢慢的看下去...


啦啦隊已知的未來系列

(之一)歡天喜地大躍進...嗎?
(之二)脫胎換骨
(之三)小組,一路好走!
(之四)R.I.P. 立肩!
(之五)bye bye,rewind!
(之六)The Final Coundown
(之七)回歸本質。加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