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02:30啦啦隊競賽模式「傷害」的「情境風險」

圖片來源:http://www.ukathletics.com/        

        啦啦隊,是一項充滿活力的「活動」,它包含了許多運動的元素在內,但一般人常認為啦啦隊是一種表演的形式,而近年來,啦啦隊也逐漸朝向運動競賽的模式來發展。

         目前最常見的啦啦隊競賽模式就如同許多表演性質的運動項目,如韻律體操、運動舞蹈或水上芭蕾...等,參賽隊伍配合音樂實施長度在2:15~2:30間的一段流程編排,內容包含技巧 (stunt) 、騰翻 (tumbleing) 、跳躍 (jump) 、舞蹈 (dance) 、空拋 (Basket toss) 、舞蹈 (dance) 、口號 (cheer and sideline) …等的多項運動技術的組合,並以技術動作實施的優劣狀況,以評價其運動能力、成績表現與名次。
         
        這競賽模式自1980年代首度露面以來,便一直沿用到今日,成為目前廣泛被認知的啦啦隊競賽模式。但從其他的角度來看,這樣實行已久的競賽模式中,其實在迫使著選手暴露在一個高度運動傷害的「風險情境」。


        不可否認,參與各項運動或競賽,在本質上都有一定的傷害風險。任何啦啦隊教練或選手都深知,操作任何啦啦隊的技巧動作,在本質上就具有不可避免的運動傷害發生風險,甚至較其他項目要來的高。無論是急性創傷,或是持續性累積的慢性傷害。這是啦啦隊員無可避免的「本質風險」,與其他任何運動都相同。

圖片來源http://www.nytimes.com/ 

        但目前的啦啦隊2:30的賽制卻創造出一個制度性的「情境風險」,更加提高了「本質風險」發生的機率。


        在目前熟知的2:30比賽流程中,選手為了實施不同的技術動作,需要同時不斷的收縮身體各部位肌肉,一旦問題牽涉到肌肉的收縮,這就是生理學的討論範圍了。所以從運動生理學的觀點來看,肌肉收縮必然需要能量(也就是ATP),就如同汽車行駛需要用到汽油一般,這是生理學不變的定律。在2:30的比賽流程所運用到能量的幾乎是無氧氣參與能量合成的ATP-PC系統與乳酸系統。ATP-PC系統是直接使用儲存在肌肉內的ATP,這也是肌肉收縮最直接也最快速的能量來源,但存量非常少,在流程開始約10~30秒內,肌肉內儲存的ATP即迅速耗盡,而透過PC(PC也就是肌酸)重新合成的ATP也會在這短時間內耗盡。其後續承接生產ATP的醣酵解系統也會在2:30秒內將肌肉內的醣原消耗殆盡。並且在醣原消耗的同時,會伴隨大量的乳酸產生與堆積,肌肉因此而疲勞,使得運動員無法繼續保持原有的運動強度,在安全的考量下,運動員必須降低運動強度或停止運動。汽車不可能在汽油耗盡後繼續行駛,更何況是人!
(有關運動能量系統的詳細說明請點選此延伸閱讀)


        然而2:30的競賽模式的後半段,也就是大約在1:15之後,選手仍必須在相對體能較低的狀態下實施具有「本質風險」的技術動作。並且在競賽教育中「追求運動成就」與「榮譽」的理想前提下,流程與技術動作的編排也是不被允許降低難度的(也就是降低肌肉收縮的強度與頻率),有時候甚至是要更加的超越,這競賽理想與生理現實的差距,就是所謂因競賽模式而創造出來的傷害「情境風險」。事實上,這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2:30的競賽模式的後半段,選手的肌肉會因能量供給短缺,並且沒有任何生理機制可以維持在恆定運動強度下,短時間內回填身體所需能量,並同時堆積大量乳酸無法排除,使肌肉產生疲勞狀態,因而無法在流程所需要的強度下持續收縮。所以生理學的定律告訴我們,在這樣的情境下,選手是不適合持續相同強度的運動(或肌肉收縮),更何況是具有高度「本質風險」的拋投、旋轉與堆疊的技術動作。


      
        然而許多教練會卻會以追求更極致、更精彩的表現與最好成績的前提下,讓選手暴露在生理條件不允許的危險情境中,繼續操作本質上具有高度運動傷害風險的技術動作。而選手也繼續的暴露在被那「突破極限」、「信賴」、「責任」、「榮譽」、「紀律」…等等的一些形而上名詞包裝的傷害「情境風險」中,繼續燃燒著無知的理想與熱情。這或許是個刺激且浪漫的旅程,但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旅程中伴隨而來那不可逆的傷害。


        除非有人能夠突破生理學的定律,否則2:30的賽制就會是個充滿衝突的矛盾!





延伸閱讀:
運動與能量:人體能量供給系統概說

1 則留言:

  1. 正群教練,看了幾則您所寫的文章,看的出來您的用心,為此專門做了這麼多的功課,但我想這會不會也是美國啦啦隊現今的盲點,因為最近聽到幾則美國啦啦隊的消息都是出了很嚴重的傷害的事件,啦啦是由美國發展出來的,如果這麼講究科學的國家都在盲點中,那我們是否真的該來改革一下我們過內的發展方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