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進奧運」是夢想的,「進」奧運卻是現實的

《 Olympic Agenda 2020 》Recommendation 9 

        去年底 ( 2014 ),IOC 在摩洛哥的臨時大會中,96 位委員破天荒的全數通過《 Olympic Agenda 2020 》奧林匹克 2020 提案書裡的 20+20 條改革提案。其中的第九條提案中註明,未來奧運不再以大項賽事作為限制(目前為 28 大項),而是以競賽數(310面金牌)以及參賽人員總數(10500人)作為限制門檻。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圖片來源:http://www.kcet.org/updaily/socal_focus/8969_Ceremonyb.jpg

        從公認商業化成功的洛杉磯奧運開始算起,奧運參與人數與金牌數逐年顯著的增加,到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時運動員人數已經突破萬人,接著 2000 年雪梨奧運發出的金牌數站上了300 面。


        其後奧運會的規模就像回不去的瑞凡一樣,在 300 面金牌以及 10500 運動員參與的數量間徘徊,但近幾屆奧運主辦國並未因此帶來預期的經濟效應,甚至因而拖垮了國家財政。所以這次總量管控的提案,將會是替未來申辦奧運國家,不用再為了面子問題,因而打腫臉充胖子的解套方法。

但這跟啦啦隊的關連又在哪?


當然是常用來當口號的「啦啦隊進奧運」!

進奧運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夢想,也是我們常用來鼓吹運動員參與這項運動的遠大目標之一。

        這次通過的改革提案中,IOC 首先取消了 28 大項的限制,「啦啦隊進奧運」似乎露出了一點點曙光。因為再也不用為了進奧運,扒著個所謂正式組織當個可憐小媳婦,也不用放到運動舞蹈組織變其所屬。

        再者,310 面金牌的上限,對照 2016 里約熱內盧奧運即將發出史上最多的 306 面金牌,看起來啦啦隊似乎又多了些空間。

        雖然這兩道曙光看似照亮了啦啦隊發展的前方路,但修正提案最後一個關鍵數字 10500 的總人數上限,以及自 2000 年雪梨奧運後各屆的參與人數都超過的狀況,在總量限制的前提下,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未來的奧運會,將不容易騰出多餘的空間來容納新進團隊競賽項目。

怎麼說呢?


        從 2012 倫敦奧運飛踢掉了棒球與壘球,及橄欖球以人數較少的七人制重返 2016 里約熱內盧奧運,再加上這次限制選手參與總人數上限的改革方案,有意無意,IOC 的這些決策確實壓縮到團隊競賽加入奧運會的空間。

        以這次的改革提案看來,雖然未來的奧運會還有一點點空間可以加入新的競賽項目(306 → 310 面金牌),比照近幾屆的參與人數,甚至必須縮減規模至 10500人。

        也就是說,未來有哪個團隊項目能把近幾屆既有的團隊項目飛踢出去,包括籃球(5)、足球(11)、曲棍球(11)、排球(6)、水球(7)、手球(7)、水上芭蕾(8)在內。(括號內為該單項上場比賽人數)。

        誰就有可能成為 2020 後奧運的新進項目。


        如果以啦啦隊目前的成隊規模( 約16-24 ),要飛踢掉的既有項目不止一個,更何況棒球極有可能在 2020 東京奧運再度回歸。

        我幾乎可以很確定的說,不管用哪種名稱、方式、賽制與面貌,啦啦隊(或類啦啦隊的任何形式競賽項目)要進奧運,在 2020 年前的機率會是 "0"

        而 2020 之後,若沒任何大變動(如外星人入侵後接辦奧運或隕石撞地球毀滅後的重生之類的...),啦啦隊進奧運可能性應該也不會太高。

        從近幾屆奧運主辦國賽後的狀況,以及本屆臨時會破天荒大動作的全數通過這 40 項改革方案,顯示出 IOC 的改變決心。並且,IOC 朝令夕改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到 2020 前還有 5 年,我們可以思考,是不是要再花 5 年的時間來爭一個連摻在一起都不會變成撒尿牛丸的笨蛋?



        或是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並沒有修讀過國際體育組織與現勢,但我去 google 了一下很多學校的課程大綱,大概談的都是一些 google 都可以告訴你的過去式。

        雖說鑒往可知來,但世界卻一直在用你想像不到的方式在改變,許多的現在進行式甚至是未來式,還須靠多方蒐集資訊與瞭解,很難只抱著過去課本學到的資訊來判斷。

當然,最重要的,是願不願意去承認與面對。

A ruined fountain in the Olympic Village.

        網路資訊與言論自由時代,各自表(比較常用的是「述」,是要捲舌的),但是基於老師教練良知,我還是把我蒐集到資料以及判斷與大家分享。

同時,這些資訊也都是完整確實的。

         從這些資料看來,無論時間遠近,啦啦隊或「類啦啦隊」的任何競賽類型要進奧運,很可能只是個美麗燦爛的粉紅色夢想。說這些並不是阻止我們去追逐夢想,只是不太希望追逐夢想的努力與熱情,在一個可預期的泡沫上,放上太多重量。

因為每一個人的熱情與努力,真的很珍貴,不要浪費。

        所以,這次改革提案的通過,將會使得「啦啦隊進奧運」變成是一個根本不再需要被討論的 - 假 ‧ 議 ‧ 題!這也就無所謂國際間那些合縱連橫的紛紛擾擾,而國內外都應團結一致往前邁進的這類言詞,將僅僅只會是一句振奮人心的口號。

顧好國內的基層吧!


        就算松山高中,泰山高中沒有出國比賽拿金牌,冠軍金盃與 20 連勝會是他們記憶中最美好的一段;就算明道大學,國立體大的水準跟美國 NCAA 有段差距,隊史首冠以及甲二級回歸一路上的點點滴滴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


        專注發展國內並非不願國際接軌,閉門造車。只是要先釐清,接到的是軌還是鬼?

        倘若主張啦啦隊是一項運動,並希望用*運動*的角度與專業來看待它。那完備現有競賽制度,將會是一個務實的努力方向。先不提國際的選邊站,國內競賽的紛擾至今仍無具體的解決方法(特別是現在的選手很單純,只想要公平透明的比賽,我們也都曾經是過來人),但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甚至演變成期待著每年來看這場年度鬥爭大戲。

       但這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個 5 年?

        在 2020 前,還有一個 5 年,可以選擇繼續努力的追逐一項假議題,或是務實的從教育角度出發,以一套相對公平合理的賽制,做著差不多的事,來發展國內的學生競技運動。

        在互有輸贏的公平合理競賽制度中,不僅學習到「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運動家精神,也透過競賽留下來的數據,具體的保存每位選手生涯中每一分的熱情的回憶。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艾倫 楊.英語教室】003 - Gymnastics for All in the USA 美國的全民體操

課文與翻譯:
USA Gymnastics supports the following Gymnastics for All activities:
GymFest: Display Gymnastics – a non-competitive program for performance (or display gymnastics). USA Gymnastics hosts an annual Gymnastics for All Nationals.
美國體操協會支持辦理下列全民體操活動
體操大匯演:表演體操 – 一種非競賽性質的表演項目(或稱表演體操)。與全國錦標賽一同舉辦之全民體操活動之一。

GymFest 實況範例 / Video Examples:

* GymFest Group A - Birons

* GymFest Group B - Olympiad

 * GymFest Group C - West Bend

● Power TeamGym Gymnastics – this is a competitive version of Gymnastics for All gymnastics whereby squads of athletes perform together in two events – Group Floor Exercise and Group Jump. Currently there are 10 levels with competitions leading up to a Power TeamGym National championships.

Power TeamGym Gtmnastics – 全民體操的競賽性質的活動之一,全體隊員一同實施兩回合的動作 – 團隊地板動作與團隊跳躍。目前依不同的能力共分有 10 個競賽級別。

Power TeamGym 實況範例 / Video Examples

 Power TeamGym 第二級 * Level 2

Power TeamGym 第三級 * Level 3

Power TeamGym 第四級 * Level 4

Power TeamGym 第五級 * Level 5

Power TeamGym 第六級 * Level 6

Power TeamGym 第八級 * Level 8

● World Gymnaestrada – USA Gymnastics has prepared official delegations to World Gymnaestadas in 1995, 1999, 2003, 2007, and 2011.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2015 World Gymnaestrada in Helsinki, Finland.
世界全民體操大匯演 – 美國體操協會過去曾在1995, 1999, 2003, 2007 及 2011 籌組代表團參與,目前正籌組遠赴參與芬蘭赫爾辛基參加 2015 年的世界全民體操大匯演。

● Acro & Tumbling – Video demonstration


Acro & Tumbling Video Examples


單    字:
non-
[nɔn]
adj.[首碼]表示非,無,不
空耳:囊
ex: non-competitive 非競賽性的

competitive
[kә'petitiv]
adj.競爭的,競賽的,競技的
空耳:康胚忒體輔

whereby
[weә'bai]
adv.藉由,因此,以
空耳:威兒拜

leading up to (lead up to)
[ˈli:dɪŋ ʌp  tu]
Idiom (向上)一路通過,作為...的準備(或先導)
空耳:哩丁啊ㄆ兔

delegation
[deli'geiʃ(ә)n]
n.代表團,授權,委託
空耳:爹哩給選

例句:
A US District Court judge in Connecticut has again ruled that competitive cheerleading, despite some upgrades, is not a sport.
美國康乃狄克州地方法院法官再次判決,即便提供進一步佐證資料,競技啦啦隊仍然不能被視為一項團隊運動。


課文出處:
美國體操協會官方網站 Gymnastic for All 介紹頁面

延伸閱讀:(點擊開啟連結)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艾倫 楊.英語教室】002 - Gymnastics for All is? 全民體操能吃嗎?


課文與翻譯:
• Gymnastics for All is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of all gymnastic disciplines!
全民體操被認為是所有體操類別的基礎。

• Gymnastics for All is the cultural footing for the entire Federation!
全民體操是整個國際體操總會的文化基礎。


• Gymnastics for All offers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for people of any age, gender, physical ability or background!
全民體操提供了各年齡層、性別、身體素質與文化背景參與者各式各樣的活動。

• Gymnastics for All provides activities that are fun, that foster well-being and that uphold fundamental values and friendship!
全民體操提供的活動擁有充滿樂趣,促進身心健康以及重視基礎發展與發展友誼關係的性質


• Gymnastics for All is entertainment (the World Gymnaestrada) but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eam competitions ( such as the World Gym for Life Challenge)!
全民體操不僅擁有世界性的娛樂表演活動(世界全民體操大匯演),並提供了世界性的團隊競賽機會(如世界全民體操挑戰賽)

單    字:
footing
[futiŋ]
n.立足處,(社會)地位,關係
空耳:夫挺

well-being
[welbiiŋ]
adj.康樂,安寧,福利
空耳:威喔病

World Gymnaestrada
世界全民體操大匯演,由國際體操總會 FIG 主辦
於全民體操世界性的表演活動。
空耳:窩得僅奶斯忒啦打

World Gym for Life Challenge
世界全民體操挑戰賽,由國際體操總會 FIG 主辦
屬於全民體操世界性的競賽活動
空耳:窩得僅佛賴輔掐冷擠

例句:
ICU accept that Cheerleading group perform at the World Gymnaestrada. FIG Shall not accept Cheerleading Group at the Gym for Life Challenge.
國際啦啦隊聯合會 ICU 接受啦啦隊團體得在世界體操大會中演出,及國際體操總會 FIG 不會接受啦啦隊團體參加世界全民體操挑戰賽。

延伸閱讀:(點擊開啟連結)
【艾倫 楊.英語教室】001 - Gymnastics for All


課文出處:
節錄自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FIG) 國際體操總會全民體操介紹頁面
http://www.fig-gymnastics.com/site/page/view?id=493

例句出處:
SportAccord, FIG, ICU 三方合約,第 14 條第二段內容。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艾倫 楊.英語教室】001 - Gymnastics for All 全民體操是什麼?


課文:
    Gymnastics for All is one of the eight gymnastics sport disciplines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FIG and gymnastics organizations worldwide. This diverse sport program, while being the largest with regards to gymnastics membership,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activities for all ages and levels of abilities. Gymnastics for All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sport skills, fitness, health, important movement patterns and daily life skills.


翻譯:
        全民體操是國際體操總會 (FIG) ,以及世界各地體操協會官方認可八項體操類別的其中一項。這多元的運動項目,是擁有最多參與者的體操類別,提供參與機會與活動給各年齡層以及不同能力水準的參與者。全民體操的活動致力於發展基礎的運動技能,體適能與健康身心,以及重要的動作模式,與日常生活的技能。

單字:
Gymnastics for All
[dʒim'næstiks fә(r) ɔ:l]
n.全民體操,大眾體操,多元體操
空耳:僅ㄋㄞ死體可佛噢

gymnastics
[dʒim'næstiks]
n.體操,體育
空耳:僅ㄋㄞ死體可

discipline
[disiplin]
n.紀律,學科,專業類別
v.訓練
空耳:底捨普吝

recognize
[rekәgnaiz]
vt.認可,承認,公認,賞識
vi.具結
空耳:蕊可奶子

diverse
[dai'vә:s]
adj.不同的,變化多的
空耳:歹ㄈ餓死

opportunities
[.ɔpə'tju:nitis]
opportunity的複數形式
n.機會,時機
空耳:阿婆丟呢體子

patterns
['pætənz]
式樣,圖案,樣式,模式;
名詞的pattern複數形式
空耳:拍疼子

例句:
USA Gymnastics adds team acrobatics and tumbling to Gymnastics for All
美國體操協會將團隊技巧騰翻這項競賽項目納入全民體操推廣的系列競賽活動


課文出處:
美國體操協會官方網站 Gymnastic for All 介紹頁面
https://usagym.org/pages/group/pages/gymnastics_101.html

例句出處:
美國體操協會官方網站新聞頁面
https://usagym.org/pages/post.html?PostID=12170&prog


能有多少個 5 年?


2015 年是 NCATA 第 5 個賽季,今年共有 11 支隊伍進行 29 場的巡迴比賽,在 2010 年草創之初 NCATA 只有 4 支隊伍。

NCATA 競賽的六回合(event)分別是(點擊連結可開啟各回合簡介)

指定動作回合(40分) Compulsory
技巧回合(30分) Acro
金字塔回合(30分) Pyramid
拋投回合(30分) Toss
騰翻回合(60分) Tumbling
團隊流程(110分) Team Routine

滿分 300 分

最先登場的指定動作回合是菜鳥最好的舞台,
畢竟,要求剛門的菜鳥要在第一年立馬追上有學長姐的水準才能上場比賽
的確是有點強人所難


技術動作採回合分立,依賽制安排的順序實施
沒有強迫式的連續動作,在相對體力充足狀況下
選手可以專注做好每一個動作細節,安全性相對提高
真正達到「追求動作極致完美」的目標
而不是鄉愿的只求「全上」就好!

同時,動作完成高下立見,
裁判給分清楚明確,爭議會降低很多

雖然少了 2:30 down up 連走的緊湊動作
但可以想像那賽程中領先隊伍突然的連續失誤造成落後的低氣壓
隨後靠著連續大招追回失分的起伏劇情

應該也不會輸太多才是
而且這也是 2:30 永遠無法體會的

不忘本的「流程」佔了剛好超過 1/3 多一點點的最大配分比重(110分/300分)
保留了原有的 2:30 流程
1/3 的總分比例也降低了黑箱對總成績的影響力

各回合累積的分數
絕對比只用一晃眼 2:30 來決定一支隊伍一整年的努力成果要來的公平


分立的回合,使得教練、訓練人員需求量增多
教練團存在就有其必要性,同時真正各司其職
各組助理教練顧好組選手得分供總教練調度

教練不光只是平時出張嘴吼著罵聲叫選手練
然後上 Youtube 抄一抄動作後讓選手嘗試再摔一摔
最後比賽時蹲在角落眉頭深鎖
演的好像很緊張這樣

除了規劃、執行、監督與考核日常訓練
在比賽前與教練團開會安排各回合選手次序,繳交出場名單
比賽中依次給予出場選手叮嚀鼓勵
或是微幅落後時,立馬調度追分大招出場追分
又或是在大幅領先或落後時
立馬叫暫停改由二線選手出場
一方面保留主將體力面對之後的比賽
二方面也可增加二線選手經驗
說不定下個初生之犢就這樣被發掘了


瞬息萬變的臨場調度,讓「教練」回歸團隊運動競賽的本質
在比賽時發揮運籌帷幄功能,
盡可能的在競賽過程中不斷調整策略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
而不僅只是一位在場邊眉頭深鎖
對場上發生的一切都無能為力的觀眾

競賽分回合實施,裁判需求增多
每場比賽藍墊子前面一字排開不會再都是那些老面孔

回合分立也自動將裁判劃分專業
菜鳥裁判同樣可從指定回合入門
再分別取得各單項評判資格後,最終取得團隊流程評判資格
如此一來,教練講習活動將會辦不完

供需市場建立之後
擁有資格的裁判將會有大量的比賽可以發揮專業

同時回合輪替的裁判安排
會將黑箱的影響因素降到最低

並且,在轉型的過程中
老面孔可頒發直升「團隊流程裁判」的禮遇

就算老蕃癲亂給分
1/3 的配分比重平均下來,影響力也會降低

若同場再安插幾個真正的專業裁判進去
數學方法會讓這制度給了面子,又不輸裡子


各回合實施選手的得分即是個人的生涯累積
不同於 2:30 一年一次大拜拜,拜完即洗牌重來的任務編組形式

選手追求生涯累積的榮譽
會是選手留下來最強的內在動機

同時,你不是最秋最屌的選手也沒關係
就算無法在競賽場上閃耀
累積的數據也能讓你發光
因為憑著天賦恃寵而驕的跩哥
在這套賽制裡會是劃過天際那最美的流星

這也是運動教育中「獎勤不獎強、罰懶不罰弱」的最好展現

有了大量數據之後,除了團隊名次之外
可以設立真正代表個人努力的獎項

舉凡是 MVP,底層王、中層王、上層王、騰翻王、空拋王、新人王
甚至是隔壁老王

只要數據能夠呈現出一個絕對,且難以取代的努力成果
想要什麼王,就有什麼王

「王」不再是用比誰秋,或是用 Facebook 點讚的數量來選出

新隊伍出賽沒名次不用抱在一起哭哭
有意義的分數,就是代表你隊伍的能力價值,也是最好的努力目標

同時,分立的回合會告訴你哪裡沒做好,哪個環節有問題
教練團有了補強的方向
也讓明年再加的油也知道該加到哪裡去


有了數據,累積得分也可成為評價選手最客觀的證據
而非教練的主觀感受或個人私心
也可排除掉現今選拔制度中常常選出來的那神來一筆不定時炸彈

還有很多很多好處,用運動的邏輯來想就通了

用運動的邏輯來規劃,不用大聲嚷嚷
就算是外行人,也會把你當成是一項運動

一樣的舉來飛去
少了點誇張的表演動作與聲光效果
多了些「競技」運動的元素
順便也解決了多年來一直無解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啦啦隊
啦啦隊應該是#︿%&*!@#%(以下無止盡戰文,略)

所以
還是啦啦隊最好!
還是啦啦隊最好!
還是啦啦隊最好!
(因為很支持,所以講三次)

這我不能否認,因為,這也不是肯德基!

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受過這一套賽制洗禮的選手
回來跳 2:30 的流程的話

會差到哪裡去?
會差到哪裡去?
會差到哪裡去?
(因為很重要,所以問三次)

如果今天有一項新產品,使用者不用花太多功夫就能上手
有效的解決了一些舊產品使用上的老問題
同時提供了一些新的使用感受

那舊產品的競爭力在哪裡?

5 年,可以選擇做一些看似陌生但又好像很熟悉的事
也可以選擇在一些無意義且無止盡的爭吵聲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