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Someone's trash could be your treasure...(之三)

一定要從小練起嗎?

        除了身材外,常會有人說「他們都是從小時候練起的,比較好練,所以「底子」很深厚 ,而啦啦隊員都是半路出家,怎麼能跟他們比?」。這類迷思也是常拿來解釋特技體操為什麼看起來會這麼變態的原因,也間接似是而非的安慰了自己無法呈現出如特技體操般幽雅的技巧動作。但真的是否如此?從下面這段影片或許可以找出一些解答。



       影片中的底層是澳洲青少年特技體操的選手「澳少年」Perry Drakopoulos。澳少年當時年方 12 歲,從上面影片中兩段比賽流程動作的表現,再看他的身材,嗯...再想想神猛哥,嗯....好,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哥斯大黎加神猛哥又中了一槍。

       從這位澳少年的例子來看,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確定,即便他是從小練起,以他 12 歲的稚齡,絕對不可能,也沒機會得以累積出長時間的訓練。依照兒童動作發展階段的觀點告訴我們,一般兒童大約在 7 歲之後的兒童才具有較佳的身體控制能力,而 7 歲之前身體許多的控制能力尚未發展完全,更不用說在 7 歲之前積極的投入運動訓練會有什麼顯著的成效。

       所以我們先大膽假設澳少年是從 7 歲開始接受特技體操訓練,對照影片的時間,大約經過了 5 年。也就是說依照特技體操的教學系統與訓練模式,5 年的時間,同樣一個手對手倒立動作(影片 5:09 處),可以讓一個擁有鳥仔腳的澳少年,無論是抬升過程流暢度與支撐穩定度都把神猛哥打的體無完膚。況且,一個 7 歲的兒童不太可能在一開始接觸特技體操就馬上接受托舉動作的訓練,並且在 5 年間也不太可能在絕大部分的時間,一直從著事我們眼見這類高難度動作的訓練。



       但是否一切真如我們上面那聽起來有點唬爛的假設所言?我們可以再找看看更多的資料。在下面這段 2009 年澳少年的冠軍流程中,完全沒有看到任何稱得上是高難度的動作,並且在動作的整體呈現上也不如 2010 年那般細緻。

       所以我們可以確認先前的假設,在 2009 年之前,他不太可能具有操作高難度技巧的能力,所以也不太可能每天都接受「重複嘗試高難度動作」這類模式的訓練,並且我們可以知道他在 2009 - 10 年間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我們更可以大膽的假設,再累積許多特技體操基礎訓練後,澳少年以 12 歲的稚齡以及仍是鳥仔腳的身材,只需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學會了手對手的倒立支撐動作。(但這僅只是假設,還需要更多的資料才能驗證)


       同時在一篇報導的文章中也提及澳少年 Perry 參與特技體操的過程。文章一開頭便寫到「Perry first started gymnastics at the age of 5,(他在五歲學習體操運動) beginning to learn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gymnastics.(在接受了基礎的體操訓練後) However, after 2 years(兩年後轉投入特技體操運動) of artistic gymnastics he decided to change to a different type of gymnastics – ‘Sports Acrobatics’.」。這文章也證實了先前的假設,澳少年的確是在 7 歲的時候開始接觸特技體操。



       或許又有人會說,澳少年在接觸特技體操前有兩年的體操底子,搞不好對他之後轉練特技體操有幫助啊。但我們可以想想看,一個年僅五歲的小朋友,在接觸體操的頭兩年時間能打下多少深厚的「底子」?再想看看,一個年僅的七歲鳥仔腳少年,在需要抬升托舉這類負荷重量動作的特技體操運動中,能到佔多少便宜?



       反觀目前台灣所謂「大專啦啦隊甲組選手」,多半已逾 5 年的訓練經驗,甚至更久。雖然是半路出家,比不上澳少年的「從小練起」,但在身形與肌力上卻佔有著絕對優勢,使得多數人一開使接觸技巧訓練時,雖然在力量上強過澳少年許多。但經歷了相同的訓練時間後,整體的動作表現卻遠遠遜於澳少年。所以說,同樣經過 5 年的訓練,特技體操的訓練模式可以產生如「澳少年般」水準的選手,而「啦啦隊的訓練模式」頂多只能產生像神猛哥那般,凌波微步的抬升,支撐搖搖晃晃的支撐,然後被特技體操打槍打成像蜂窩般的選手。事實上,大部分的選手甚至連澳少年的邊都摸不到。

      這時如果有人認為澳少年是因為上層「澳少女」的關係喊犯規,應該重讀前面的文章再來考慮這想法會不會成立。2010 年澳少女年方 9 歲,你覺得她有多少機會可以「累積」訓練的時間?或許有人認為是天份的因素,但看完 2009 年澳少女的影片,大概只有天眼通的人才看得出來澳少女未來會是一位天才型的選手。並且,澳少女在 2009 - 10年間,真的進步了很多。





       所以,「從小練起」這個說法,多半是想要表達長時間訓練的累積在動作表現上的正比關係,以及兒童選手比較容易訓練的想法。事實上,在競技體操裡,兒童選手或許佔有一些優勢,但在需要抬升托舉這類負荷重量動作的特技體操中,兒童選手似乎佔不了多大便宜,甚至可以說是兒童選手的弱點。

       那累積訓練時間是否真的對動作有幫助呢?會不會又是另一個讓我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思呢?就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待續 ...)


後記:

14歲的澳少年,啦啦隊員看不見的車尾燈

10歲的澳少女除了會被澳少年舉之外,還會很ㄍㄟ笑的彈鋼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