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是在丟人還是在丟硬幣?(之二)


        在很多二項選擇情境(要 or 不要;先 or 後)無法決定時,我們都會利用丟硬幣這個小動作來決定。因為我們知道硬幣有兩面(廢話),丟出人頭或10元是隨機現象,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法以人為來控制結果,所以可以代為決定我們心中搖擺不定的心意。

        然而要丟出一個人頭或10元,其中包含著非常複雜的因素。好比有硬幣丟出去的動作型態、力道、拋投角度、高度以及連帶著產生的硬幣飛行、旋轉或墜地速度、角度...還有你能想到雜七雜八又能言之成理的任何影響因素。


        即便我們每次都用相同的動作來丟,丟出來結果也很有可能會不一樣;而每次丟出「人頭」的動作,通常也不盡然會相同。聽起來很好像複雜,但的確是事實。這也就是說,這些不同的力道、角度、高度、速度...等因素的排列組合,會產生相同的結果。就算在具備我們認定能丟出「人頭」面的條件下,在硬幣丟出的瞬間,仍然可能還會有其他不預期因素的介入,因而改變了丟硬幣的結果。

        而啦啦隊的技巧操作也是如此。一個技巧的實施過程,上層與底層人員不僅本身要控制拋投時的動作型態、力道、角度、速度...等因素外,同時雙方也要在同一時間點相互配合,必須在雙方本身以及相互配合這「三者兼具」的情況下,操作技巧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要不就是上的歪七扭八,死撐硬推的不符合我們一致認同的質感要求。

        以「丟硬幣」這個用一組複雜系統(人)與一個實體物件(硬幣)的交互作用為例,結果背後的成因與影響因素的描述就已經複雜到讓頭腦打結。


        何況是在啦啦隊技巧操作時,兩套複雜系統(人)除了要自我控制外,還要加上雙方(人與人)在同一時間點的配合,這其中的影響因素遠比一個人單純丟一個硬幣要來的複雜許多(不只許多,而是很多很多很多...多到讓人無法想像),更不用說一大群人組合而成的金字塔與流程。

        以致於造成現在我們對技巧教學的敘述,就同如評論家解析抽象藝術畫作那般,任誰都可以找出幾個模稜兩可的觀賞角度編出一套言之成理的賞析,但若以這些言之成理的賞析論點來作畫,卻總是無法畫出一幅傳世的名畫。

        這就是人性!人們總是希望能夠透過自身的觀察,以釐清複雜現象的脈絡,並希望找到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還是自大?),深信這是成功唯一的道路。雖然在路途中會遇到無數個寫著「通往成功」的岔路,卻始終不願嘗試。始終堅持在自己的道路上,透過一步一步辛苦的累積,期望總有一天能走到終點。


文未完,待續 ....



延伸閱讀:
是在丟人還是在丟硬幣?(之一)
是在丟人還是在丟硬幣?(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