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是在丟人還是在丟硬幣?(之三)



       我們現在拿出一個10元硬幣,試著丟丟看10次、20次或更多,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在這一連串的結果中,一定會有某些時候連續出現三次、四次甚至是五次的「人頭」或「10元」吧。

       還記得前面有提到過,每次丟硬幣結果的影響因素都是極為複雜的,雖然每回都是「連續的操作看起來大致相似動作」,但結果不會因為「看起來動作相似」的原因而產生任何的「關聯性」或「因果關係」,因為我們永遠無法預期下一次硬幣落下來會出現哪一面。


       儘管我們可以努力的觀察與描述到底是用了什麼動作型態、力道、角度、高度...等等,以及我們能想到任何雜七雜八又能言之成理的因素,來丟出眼前看到的「人頭」或「10元」,就算盡力控制每次動作的一致,我們還是無法精準的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更不用說能控制連續相同的結果。

       現在回想剛剛丟硬幣的時候,在連續出現「人頭」或「10元」時,你是用一模一樣的動作丟出來的嗎?還是你很努力的控制每回動作的一致,出現了連續「人頭」或「10元」的結果嗎?或是我們的意識已經盡全力控制了每次的拋投動作,但人頭與10元卻乖乖的照著隨機現象法則一次一面的輪流出現?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每回丟硬幣的結果都是所謂「隨機的獨立事件」,並且這些事件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性,更不可能會有因果關係。然而在啦啦隊裡做技巧的「丟人」也是一樣!

       有點難懂,是吧!那現在我們試著來解釋一開始請大家丟硬幣的一連串結果,看看這些結果有什麼意義,也看看這交錯出現的「人頭」與「10元」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我們先將「人頭」設定為「成功」,把「10元」那面設定是失敗。現在想像一下,我們就像是在平常在練習技巧動作的情境中。這時你連續出現了三次技巧成功(人頭),你會怎麼想?YA,終於學會了?我真厲害?還是...?

       又如果一會兒成功(人頭),一會兒失敗(10元),完全找不到關聯性與因果,你會怎麼想?絞盡腦汁想不透?悶著頭繼續「堅持」的累積次數(但通常是失敗的次數)。

       又如果你連續出現三次甚至四次失敗(10元),你又會怎麼想?我真爛,再加油!練壞了,教練再幫我修?還是...?

       因為我們清楚知道「丟硬幣」這事件在本質上擁有「複雜難釐清」的成因,以及「獨立無關聯」的特性,並知道我們無法控制沒有生命的硬幣。以致於我們很明確的瞭解在釐清每次丟硬幣的成因無異是「刻舟求劍」,以及解釋一連串丟硬幣的連續現象無疑是「緣木求魚」。所以在遇到無法決定事情的時候,丟錢幣通常會是一個「表現命運」好工具。


       然而,複雜程度與丟硬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啦啦隊技巧動作(甚至某些部分比丟硬幣複雜好幾倍(如金字塔)。所以更是無法只從觀察結果就能找出這些事件的成因,更不可能找出這些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充其量只因為連續操作著大致上相似拋投的動作,而我們也直覺認為我們能夠「完整控制」我們的身體,就以為能夠控制本質上與丟錢幣一樣複雜難以釐清的技巧操作狀態,於是乎很容易掉入「自以為」掌握了這本質上是隨機事件的錯覺中。

       而我們現在的訓練或練習方式,就像是每個人不斷陳述自己擁有可丟出人頭的方法,並想要釐清所有可以丟出「人頭」的因素,而每個人也都會解釋連續丟出人頭的意義外,還刻意忽略的丟出「10元」的次數,但總是無法有效的跳脫如丟錢幣般一半一半的隨機現象,甚至某些時候比王建民的打擊率還要低。

       也正如此,我們永遠無法釐清每次技巧動作本身的實際成因,以及各技巧操作之間是否存在著一致性,自然無法有效的預測下一個技巧的發生狀況。而目前也只是持續不斷的觀察動作表象,這就像是不斷的觀察每次丟硬幣的動作模式,並且馬後砲的不斷重述發生過程,希望能透過一些無關緊要的修正來改善,在連續現象發生的時候,自以為找到了這些事件的關聯性與一致性。然而超出我們預期的事件仍然不斷的出現。

因為,我們總是自以為的控制住了隨機現象!

因為,很多時候,技巧連續成功的現象,很可能只是像丟硬幣那樣的「剛好」罷了!

因為,沒有人能夠預測下一次技巧是否會成功。

但事實上,要改變隨機現象,沒想像中的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